风水揭秘:中国人为什么那么讲究风水,中国人喜欢讲风水。建筑朝向、地形地势、室内布局有太多讲究。小到一家乔迁,大到皇室的宫殿选址,总想寻一个风水宝地,图个安居乐业、驱鬼辟邪、吉祥运势。
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不妨连起来一起读做:堪舆风水地理。 我们也不妨可以这样解释:堪(观察天)、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在地球上,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什么,就是风、水、地。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什么,也是风(空气)、水、地(土地)。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有的人一听到风水,首先想到迷信。其实并不尽然。最初是作为帝王的御用术,应用于指导城邑、宫殿、陵址等的修建活动之中。其源于朴素的唯物主义。而在封建时代,为了其生存与流行,也掺入了不少迷信和穿凿附会的内容。但作为一门学说,其中有一些是上千年的经验积累,有其科学依据。还有一些是现代科学程度仍无法解答的疑点。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风、水本自然之物。正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地力、磁场、风雨雪雾等均对生物生灵有重要的影响。外界条件与人体自身的内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辨证关系;医学上,人体的经络与血脉的畅通,自身循环的小世界与宇宙运转规律的辨证关系;养生学及宗教中倡导的天、地、人合一的最佳境界等,都验证着辨证唯物主义中讲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根本法则。这种选择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通风,采光,舒适,安全,有益健康),专门研究居住环境与营建布局之间关系的学科即是风水学。风水应辨证、唯物、综合各方面因素去分析,而不应迷信。各人的内在因素不同,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各区域地理、大气环流、地磁方位等因素不同,对“风水”的理解和要求也不同。
中国人喜欢讲风水。建筑朝向、地形地势、室内布局有太多讲究。小到一家乔迁,大到皇室的宫殿选址,总想寻一个风水宝地,图个安居乐业、驱鬼辟邪、吉祥运势。
究竟什么是风水之道?
风水作为一种相地之术,其实就是对自然地理的考究,自然条件主要是由山和水的走势来决定的,古代的人们将这种道理总结为风水的学问。这就是说,自然环境造就了风俗民情,进而对人们生活、生产与居住各方面产生影响。
比如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和大尧观测天时,得地利、顺天时,都是在调适和大自然的关系。这些成功的经验在告诉人们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顺应自然的规则,事半功倍;若要逆向而行,则会招致失败和惩罚,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
尧帝事迹,明代仇英《帝王道统万年图册》。
我们将古代中国代称为“华夏九州”。九州的称号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大禹治水时,进行了全域的调查,禹把中国分为九个州。通过相应的活动,大大地拓展了中国的疆域, 九州区划的根据是呢?它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是黄河、淮河和长江三条大河,水的流向由山决定,这就涉及到阴山、秦岭、太行山这几座主要的山脉,山和水相结合形成了一片片相对独立的区块。按照古代人的说法,就是由风水来决定的。
古人公认的“风水宝地”在哪里?
山川河流自古以来就是大自然对中国区域规划的手笔。那么,哪里是古人公认的“风水宝地”呢?我们可以从古代王朝定都的学问来窥得一二。
中国古代的前半段,强盛王朝大多定都一个地方——长安。这片位于关中的上上之地,为什么被历代统治者选中?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关中的地理形势会发现,它的南面是横亘千里东西走向的秦岭。通往中原的是崤山,秦人在崤山的北麓谷地中建立了函谷关,这里也是中国古代军事的战略重地,道路的宽度只能允许一辆车通过,地势艰险,因此被形容为“函”,意思就是像盒子一样。这样的地方易守难攻,《过秦论》中写道,楚怀王曾领六国的联军叩关,结果被秦打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黄河环抱关中地区,秦岭、六盘山、贺兰、山阴山和吕梁山,四面形成天然的屏障,自古号称“据三面而守,独以一面制诸侯”,在中国,这是唯一一块有这样优势的地方。
关中地区历代都城分布情况
复旦大学历史系的韩昇教授总结到:中国强盛的王朝都会定都在长安,这是因为这里环山带水,固若金汤,内部幅员广阔,安全富庶,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古人称得关中者王天下。老百姓在这里得先王遗风,形成了有序的生活形态,勤于耕作、民风敦厚。 如果追溯上古时代,我们会发现山西、河南这一带是中国的中心区域,汉代把这里叫做“三河地区”,指的是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河南(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河内(今河南省北部)三地。现在我们常说“中原”,华夏文明的起源,就在这个地方。 《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上古时期唐尧定都于河东,殷人定都于河内,东周定都于河南,都在三河地区。从黄帝一直到北宋,都城的中心区都在以长安、洛阳为主的关中-三河地区移动。 韩昇老师看来,在中国古代,具有封闭性的区域往往是重要的文明据点。山和水包裹的区域如果比较小,在历史上往往就会成为一个大家族崛起并且盘踞的地方;如果它包裹的地方足够大,就会成为国家兴起之地。
山川地理对文化的形塑
在一个自然区块里生活的人,会形成相对独立的风俗民情。甚至因为文化的不同形成了排外性,比如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中国古代,关中地区看不起山东地区,认为山东地区的人挺奸诈的,山东地区的人看不起关中地区的人,觉得他们太土了。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仅仅隔一山的人们互相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自然区域的分割,也正是造就文化多元性和独特性的其中一个根基。
懂风水、懂山川,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格局。
为弘扬国学易经文化知识,传播正确实用的风水理念,2020年裴翁《星云谱》弟子班现正招生(风水学术最高深的结合<天、地、人、神、形>五道九星分析风水的学术体系)学位有限。国际易联易经推广专业委员会诚邀资深易学学者加入,有意者请联系胡秘书:180333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