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 学术界对于风水的争议从未停止, 其究竟是“科学” 还是“迷信”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风水成型于中国古代, 是建立在朴素的自然观和理性的生活实践上的, 其必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但风水终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 人们在应用实践的同时, 或多或少地附会了自己的主观感觉与玄想, 使得迷信始终与其相伴。
形势论与理气论作为风水中最为主要的两大理论, 自然也会受到相关的质疑, 若要探讨这个问题还应回归到科学与迷信的本质涵义, 通俗来讲科学指的是可以合理解释, 并可靠地运用知识的主体本身。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形势论注重自然地理环境, 审时度势, 寻求山围水抱的理想格局, 在科学性上是成立的, 比如形势论中的玄武山, 又称为靠山, 位于穴位北侧, 这与我国处于北半球, 冬季的寒风多从北而来有关, 北面有山能有效地阻止寒风入侵, 有利于居住人的健康。
其倡导的“藏风纳气” 格局使人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围合空间, 气流的稳定无疑对于身体是有益的, 所谓“受风” 、 “中风” 多是由于所处环境气流过速, 导致的身体机能受损。 而就理气论而言, 在四合院中最为讲究的便是“坎宅巽门” 的布局, 坎为北, 巽为东南, 指屋舍坐南朝北并在东南方向开门。 这种布局在风水中的优势在于房屋位于坎位, 坎属水, 可避火灾, 而巽五行属木, 官运为火, 木生火, 因此主官运顺达。 而对于其科学性的解释是由于阳光从南面射入, 坐北朝南的房屋布局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日照需求, 而东南面开门有效避开了西北方的寒风, 如此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 可见无论是形势派还是理气派, 其中仍有一些科学所不能解释的因素, 但都蕴含有一定的科学性。
所谓迷信, 是非理性地相信某件事具有神奇的效力。 主要指的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一无所知, 只是盲目地相信。 与科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科学是一种允许自我证伪的可靠方法, 讲究的是形式逻辑和证据, 而迷信是无条件地接受, 在既没有形式逻辑也没有可靠证据的情况下一味地相信。 在风水中, 无论是形势论还是理气论, 都有着一些没有切实依据且盲目相信的成分, 比如八卦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北方坎位为水, 但为何坎位为水始终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包括八卦本身的产生也是牵强附会到神话传说, 在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以及生产实践中流传下来, 它并没有作为“科学” 的必要条件, 加之一些民间术士为了夸大自身的能力, 将风水理论用怪力乱神的言论层层包裹, 致使人无从考证, 难究其因, 这些无疑都加重了风水的迷信色彩。
然而风水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 不能简单地根据科学和迷信表面含义进行归类, 它包含的哲学思维、 艺术思维和其展现出的风俗民风等人文因素。 不能仅仅因为带有迷信因素就全盘否定一种文化现象, 例如像宗教崇拜、 图腾等古代文化现象, 虽带有迷信的色彩, 但一直吸引无数学者去研究与探索。 风水与科学本就是两个体系, 它们从根本上就是不同的基础世界观, 科学是原子分子、 力学热学等构成的极为理性的实证体系, 而风水则是在阴阳、 五行、 八卦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的较为主观的经验体系, 阴阳观作为普适的世界观, 是普遍认可的公理,五行在中医和其他国学里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行的生克诠释与化学的合成与分解等有一定关联, 而八卦其实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安全观, 八个方位加上中宫所形成的九宫反映出中国自古以来“处中而拥天下” 的中心观。 风水与科学本就是不同体系, 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评价风水或是以风水的眼光来看待科学都是不合理的。 因此, 风水形势论与理气论的存在价值不应用是否科学来断定, 而是在文化现象的范围内考察其历史学说, 研究其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布局结构和美学思想的应用的价值, 了解这种在远古时期就指导先人择居避险的生活艺术, 以包容的心态去研究这种现在看来虽为过时但包含岁月 肌理的古朴方法, 不拘泥于验证风水中的科学性, 而是以这种初级的、 朴素的学说来证明现代科学的先进。 但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其对于命运与吉凶等相联的功利主义迷信色彩, 既不能过分的夸大风水存在价值, 也不能一味地批驳风水的理论内容, 风水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以及古代园林建筑艺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注公众号裴翁易文化,一起探讨易学的奥秘,2023年裴翁老师风水弟子班招生开课通知!